项目详情常用手术方法关节镜辅助下小针刀软组织松解治疗:关节镜下用针刀松解、切断踇内收肌和踇囊,用分趾垫固定,仅对轻度踇外翻有用。小切口截骨手术:跖骨头下“V”型截骨,将跖骨头远端向腓侧移位,放踇指到正常位置后固定。手术过程麻醉、消毒:患者仰卧,暴露手术部位,进行麻醉、消毒。选择手术入路:医生在手术部位皮肤做切口,暴露手术部位。手术操作:切断拇内收肌腱,去除多余骨质;可在拇趾和第二跖骨根部钻孔放牵引
项目 |
详情 |
常用手术方法 |
- 关节镜辅助下小针刀软组织松解治疗:关节镜下用针刀松解、切断踇内收肌和踇囊,用分趾垫固定,仅对轻度踇外翻有用。
- 小切口截骨手术:跖骨头下“V”型截骨,将跖骨头远端向腓侧移位,放踇指到正常位置后固定。
|
手术过程 |
- 麻醉、消毒:患者仰卧,暴露手术部位,进行麻醉、消毒。
- 选择手术入路:医生在手术部位皮肤做切口,暴露手术部位。
- 手术操作:切断拇内收肌腱,去除多余骨质;可在拇趾和第二跖骨根部钻孔放牵引钉,拉拇趾到正常位置剪去多余线;也可在拇趾基底斜形截骨,用器械推拇趾到正常位置,用钢板固定;后逐层缝合。
|
手术注意事项 |
- X光监测确保准确。
- 关节固定:矫正后用钢针、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关节防复发,医生根据患者病情、年龄和骨质等选择,固定时间数周甚至数月。
- 切口缝合与包扎:缝合切口,注意缝线和方法使切口对合好、少留疤,包扎松紧适度不影响血液循环。
|
术后康复注意 |
- 饮食调理:术后饮食清淡、易消化,多吃鸡肉汤、鱼汤提供蛋白质,多吃柑橘、猕猴桃、西红柿和绿叶蔬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。
- 定期复查:按医师指导定期回诊进行X光检查和足部功能评估,必要时调整康复计划。
- 预防复发:选鞋头宽松、有良好支撑的鞋,避免尖头鞋或高跟鞋长时间站立和行走;进行足部抓握、脚趾伸展等肌肉强化练习,每天10 - 15分钟。
|
手术优势 |
- 减少手术创伤:通过小切口或针孔操作,降低并发症风险。
- 缩短康复时间:创伤小,康复时间比传统手术短。
- 减轻疼痛:用局部麻醉,手术中无需全身麻醉。
- 保留足部功能:无需截骨或大规模干预,保留足部功能和美观。
- 更高安全性:采用现代微创技术,保障手术质量。
|
手术医院及特点 |
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骨伤科开展微创治疗拇外翻技术,特点为局部麻醉术中无痛苦,1 - 2个1厘米大小切口,瘢痕小,不打石膏,术后可下床活动,生活能自理,手术技术成熟,一次性治疗达矫形和美足目的。 |
手术费用 |
微创拇外翻手术由望京医院温建民教授发明,2 - 3个小切口,长1cm左右,单脚手术约5分钟。按北京市医保规定,双脚同时手术高可报销6094元。 |
疼痛情况 |
- 术中:全麻无感觉,局麻打针瞬间疼一下。
- 术后:第二天足部可能肿胀、疼痛,可吃止疼药,疼得厉害用止疼泵。大部分人能接受疼痛程度。
|
术后效果 |
- 术后当天:大脚骨鼓包消失,大脚趾回原位,脚型基本恢复,切口小不渗血,可即刻下地。
- 住院时间:住院休息2天左右,换完药可回家。
- 手术1个月后:7 - 10天左右肿胀逐步自然,手术过程有序,恢复期大多人表示不太疼。
|
术语解释:
- 踇内收肌:是足部的一块肌肉,其作用与拇指的运动相关,在拇外翻手术中常涉及对该肌肉的处理。
- 踇囊:是位于拇指关节附近的一个结构,当发生拇外翻时,踇囊可能会受到影响,手术中可能会对其进行松解等操作。
- 跖骨:是足部的一组骨头,跖骨与拇指相连,拇外翻手术中常对跖骨进行截骨等操作来矫正畸形。
- 局麻:即局部麻醉,是将麻醉药应用于身体局部,使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断,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被阻滞状态。
- 全麻:即全身麻醉,是指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、静脉或肌肉注射进入体内,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暂时抑制,临床表现为神志消失、全身痛觉消失、遗忘、反射抑制和骨骼肌松弛。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