类别 | 具体内容 |
---|---|
行业背景与趋势 | 全球AI应用进入新阶段,进入业绩兑现节点,AI医美(美妆)作为女性消费驱动力强,以AI大模型打造美妆整容技术是行业与AI结合的完美体现。“AI + 医美”逐步落地,预示医美行业向精细化、数智化转变和发展。 |
2016 - 2022年全国医美市场规模从841亿元增至2643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约19。2024年中国医美行业规模突破3500亿元,较2019年实现218的爆发式增长,复合年均增长率(CAGR)达26.1,由消费升级、技术创新与政策规范三重驱动。 | |
代表性企业与项目 | 芭薇股份(BJ837023)启动AI美妆大模型打造美妆创意产业生态链,实现数据打通,整合研发端与检测端数据并行,结合科研技术、原料创新与功效检测数据,赋能生产提率。 |
“貌美AI”完成与睿美云的战略合作及对接,已有君妍、瑞小美、医小美、兰森、百龄五大医美品牌与之建立合作并全面投入使用,其配套的AI赋能营销管理模式有望解决流量贵、获客难、转化率低等痛点。 | |
相关企业案例分析 - 毛戈平 | 毛戈平是的中国高端美妆集团,2000年成立,由中国美妆行业标志性人物毛戈平创立,是中国市场十大高端美妆集团中的中国公司,2022年零售额排名第八。 |
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24.48亿元(yoy + 57.8),净利润6.63亿元(yoy + 88.4),超98的收入来自美妆同名品牌“MAOGEPING”销售。港股AI美妆的毛戈平超额认购826倍,其作为在高端领域打开市场的国产品牌,可能带动A股映射股炒作。 | |
AI医疗案例 - 紫荆AI医生系统 | Hospital(紫荆AI医生系统)正在进行内测,计划2025年上半年正式对公众开放。已构建42位AI医生,覆盖21个科室,能诊断300多种疾病,每个科室有国内和各一位AI医生。还构建了超50万个AI患者,可完成完整医疗流程并反馈治疗效果。AI在医疗领域主要作为医生辅助工具。 |
产业链分析 | 上游:生物材料研发主导市场话语权,国产替代加速。华熙生物、爱美客等头部企业透明质酸原料全球市占率突破45,胶原蛋白领域有锦波生物等创新企业。 |
中游:设备制造呈现「进口替代 + 智能升级」双轨并行,国产激光设备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18提升至2024年的35。 | |
下游:服务机构经历深度洗牌,合规机构数量五年间增长320,连锁化率提升至42。线上平台重构消费链路,新氧、更美等平台MAU(月活跃用户)突破2000万。 | |
市场驱动要素 | 消费升级:Z世代(1995 - 2009年出生群体)成为核心消费力量,人均年度医美支出达2.8万元,较80后高出47。男性消费群体占比从2019年的9攀升至2024年的18,植发、轮廓塑形成为主流需求。 |
技术创新:AI在医美及医疗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,如AI美妆大模型、AI医生系统等。 | |
地方市场情况 - 重庆 | 重庆是国内医美产业高地,在“中国城市医美产业发展指数”中排名前列。截至2024年,有专业医疗美容机构327家,机构总数较上年度同比增长近20,还有81家综合性医疗机构内设的医疗美容科室,共计407家。 |
“我监督”交叉执法检查活动中,22家被检查的医疗美容机构中有11家被立案查处,占比50,主要违法行为包括违反医疗机构公示义务、未按规定填写病历资料等,个别机构注射用A型使用、管理不规范问题移交药品监管部门处理。 | |
企业发展策略 - 复星 | 郭广昌认为尽管经济大环境有待恢复,但消费者愿意为优质产品和服务买单。复星未来聚焦大健康、旅文、消费等优势产业“深挖矿”,依靠产业运营能力,用“手艺活”赚钱,依靠创新和全球化,深耕国内和全球市场,全面融入AI提升效率。 |
术语解释: - 复合年均增长率(CAGR):是一项投资在特定时期内的年度增长率,它假设投资增长是平稳的,通过初始值、终值和投资年限计算得出,用于衡量投资或业务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增长速度。 - 月活跃用户(MAU):指一个月内至少使用一次应用程序或服务的独立用户数量,是衡量互联网产品或服务用户活跃度的重要指标。